人性?神性?科學?─從<潘渡娜>看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首先我想先簡述我寫作這篇的動機,為甚麼我會選擇探討「生物科技」作為主題,又牽扯到「生命倫理」這一個十分艱深困難的議題。前些時候,有機會閱讀到張曉風女士的短篇小說<潘渡娜>,又恰巧在醫療與社會的課程上從蔡老師的課程中學習到了許多倫理學在醫學上的應用。於是我便興起了一個念頭,透過<潘渡娜>這篇富含哲思的作品帶入我所學到的倫理學知識寫作為此篇文章。
前言:
醫學在沒有倫理學的約束下,貿然打開生物科技的潘朵拉盒子,究竟是后羿射日的壯舉,抑或是伊卡洛斯的墜落呢?
<潘渡娜>作品簡介
故事主角潘渡娜,以希臘神話中的潘朵拉(Pandora)命名,是科學家劉克用藉由生物科技製造出來的人造人。她的畫家丈夫張大仁在劉克用的介紹(和逼婚)下,和潘渡娜成婚,全然不知妻子的真實身分,直到多年後劉克用告知真相,張大仁終於情緒崩潰。然而,劇情在潘渡娜懷孕之後急轉直下。
起初劉克用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成功以科學的力量創造了新的生命,最後卻發現,胎兒莫名的消失了。之後,潘渡娜的孕肚日漸消扁,生命力也隨之衰弱,最終在極度虛弱的狀態下失去了性命。
整篇故事所要強調的,是人類不該試圖扮演上帝,貿然創造人工生命。我想,科技成長的速度之快,就如同一輛高速行駛的特快車,而我們社會組成的其他層次,諸如:文化、價值觀、法律、倫理等等……是否有辦法能夠跟上呢?的確是令人感到疑慮,我們在高度發展科技的同時,是否會跟著犧牲了社會的某一些部分。
<潘渡娜> 張曉風短篇小說集 |
作者 張曉風女士 |
生物科技與其對應的生命倫理的衝擊
I.
複製人倫理問題與四初確原則
首先,從小說中衍生出的第一個倫理問題,便是所謂的複製人了。可以舉時代雜誌中的一個文章的標題:「靈魂能被複製嗎? (Can Souls Be Xeroxed ?)」為例,其中提及若是複製人成功了,那麼這個人必然有靈魂。科學家可以複製人,但絕對無法複製人的靈魂,也因此複製的人,沒有辦法在和原本的模板在完全一樣的環境中成長,當然就沒有辦法成長為一個完全和他一樣的人。如同複印般,如果複印太多次,複本雖有相同的內容,但卻不如原本清晰,就是說已和原本不完全相同了。複製的人雖然基因和原本的個體相同,但也會在某些地方和原本的個體有差異,基本上複製人和我們一樣,具有獨特性,需要受到與我們相同的待遇,所以我們必須致力使複製人不活在原來個體的陰影下。
首先,從小說中衍生出的第一個倫理問題,便是所謂的複製人了。可以舉時代雜誌中的一個文章的標題:「靈魂能被複製嗎? (Can Souls Be Xeroxed ?)」為例,其中提及若是複製人成功了,那麼這個人必然有靈魂。科學家可以複製人,但絕對無法複製人的靈魂,也因此複製的人,沒有辦法在和原本的模板在完全一樣的環境中成長,當然就沒有辦法成長為一個完全和他一樣的人。如同複印般,如果複印太多次,複本雖有相同的內容,但卻不如原本清晰,就是說已和原本不完全相同了。複製的人雖然基因和原本的個體相同,但也會在某些地方和原本的個體有差異,基本上複製人和我們一樣,具有獨特性,需要受到與我們相同的待遇,所以我們必須致力使複製人不活在原來個體的陰影下。
另外,考慮到生命倫理學的四初確法則,複製人也應享有生命的權利,但是其中的正義原則,便會第一個受到挑戰。我們必須去思考要如何使複製人能得到應有的資源分配,但是在殘酷的現實中,我們可以推斷複製人的技術在任性氾濫的欲望下,往往別有圖利,例如,器官移植問題,則在此種情況下,則又會進一步的違反了不傷害原則和行善原則。
II.
基因工程、德行倫理學與演化論觀點
小說中,科學家劉克用認為他運用基因工程提升了全人類基因的優秀性還有消滅了基因缺陷是一件“神聖而道德”的行為。站在他的角度,我會相信他是一位效益主義者,他會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是確保了人類的未來整體福祉,然而我就此提出了一些質疑。
首先,當我們對人類實施基因工程,考量到複製人或是合成人的基本權利,我們無法禁斷他們的生育能力,再加上我們再進行基因改造時必定考量的優生學與不良基因之淘汰,從演化的觀點上來看,無性生殖通常是單細胞或是低等生物界所使用的生殖方式,高等動植物大多行有性生殖,因為就演化學的觀點,精卵結合之有性生殖可以產生多樣性、多元化的子代,其子代在未來變異的空間就有較優越的適存性。人類如果反其道而行,也許會因為缺乏多元的基因庫而自地球消失,代價的大小及程度,全操之在人類,基因工程,究竟是將人類文明再推向另一高峰的功臣,還是結束這兩百萬年短暫歷史的無形殺手?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另外一個觀點則是,我們或許可以借由基因工程篩選掉致病的基因缺陷,但是假設是小說的情況,誰有權力決定什麼是所謂的“優良性狀”,進一步篩選掉其他的性狀合子,這個問題顯然在倫理學的架構下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很有可能在一開始便偏離了“善”的本意。
III.
生物科技與資源分配原則
最後,我們要談到的是與公平正義相關的議題,也就是資源分配。
小說中,有一個場景寫到,科學家開發出配合腦部的發展而進行的「學習階次」,能夠讓人類在短時間內學習到大量的知識,大幅提升效率。但是其中關鍵的問題是,是誰該決定我們要學什麼?是誰能夠決定我們應該被灌輸什麼思想?如果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便進行「學習階次」,那想必會是一場人文浩劫,當世界上的人都擁有相似的思想與知識時,無論是不是複製人,顯得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根本沒有差別,我們要清楚地理解到,人的獨特性是來自其自由的思想。
在資源分配上,像此種科幻式的生物技術,雖然還沒發生,但是試想如果發生了,是否又會進一步加速貧富之間的差距,富有的人可以借由掌握這種科技,更快地壓縮沒有能力得到生物科技的人的生存,更可怕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只是金錢上的差距,而是全面性的差距。雖然今日還沒有如此技術,但是若是沒有倫理學在此方面的維護,恐怕會造成一場浩劫。
結語
在生物科技應用在人類上面產生的倫理衝擊上,我想借用美國知名的科學家Leon Kass所講的一句話作為結語:「我們以前都是抱持著先讓科技發展,後來再收拾殘局的態度,但現在這種態度已引起質疑,因為我們將面對人性巨大變化的威脅。」
身為一個醫學生,未來無論是在臨床上照顧和拯救病人,或是在醫學研究上尋找突破,都必需時刻謹記生命倫理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所面對的都是完整的人類生命個體。
附註
完成此文的不久後,無意間看到了國際知名的期刊Nature刊登了一篇十分有趣的研究。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用數學模型去推論為何如人類的較高智慧的物種,所採取的生殖策略會和所謂的基礎動物(如:海綿)有所不同。
首先,在導出這個研究的推論前,我們要先將一些已知觀察到的現象做一些整理。隨著物種的演進,我們可以觀察到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生物的生殖策略有大幅的改變,較為低度演化的生物,採取的生殖策略是在生殖季的時候從體細胞進行減數細胞分裂,和其他配子配對;而舉人類女性為例,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女性在幼年的時候就已經由生殖母細胞分裂出一定數量的卵子,超過其終其一生會排出的卵子的量,儲存在卵巢等待變成濾泡並排出,之後便停止分裂了,這個現象有個專門的名稱,叫作 “Follicular atresia” 。如果對生物的基因突變和細胞學較為熟稔的人,可能會注意到人類所採取的生殖策略,是非常容易累積突變基因的一種模式,其中關鍵的點在於卵的粒線體(Mitochondria),在大量複製和分裂的過程中,產生的變異基因很有可能因此累積而放大。因此,這個現象便使人十分費解,這個策略怎麼會變成高度演化動物採取的策略呢?英國的生物數學家,因此針對這個問題,藉由數學模型的推算,做出一個大膽的推論,也就是說,粒線體產生的大量變異基因,是粒線體基因庫的多樣性來源,產生對演化有利的變異的比例是足以支持這個模式的運作,加上卵子的競爭,我們可以從生物種的角度出發,發現上帝(或是天擇)讓人類採取對整體人類種族繁衍最有利的策略。
這個研究雖然還在面臨許多科學家的挑戰和質疑,但是它的確讓我引發了不少思考,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廣泛的應用基因工程的技術後,會不會因此產生更嚴重的問題,想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站在人性的立場,我們在進行基因改造時很有可能選擇我們“認為”對個體有利的基因並汰選掉我們所認為
“劣勢”的基因,但是從全人類物種的角度看,犧牲和競爭才是演化的原動力,大幅地犧牲基因多樣性恐怕會對於人類物種的延續帶來挑戰。也正是因此,從潘渡娜的文本和今日的科技的發展情勢,可以讓我們好好想一想,我們今日或是未來的所作所為,會不會是太急於把人類推向了一個全然未知的道路。
參考論文與網路資料:
1.
Miller, Seumas, and Michael J.
Selgelid. 2007. Eth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dual-use dilemma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13.4: 523-580.
2.
Rollin, B. 1995. The
Frankenstein Syndrome: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Animal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Annas, G., L. Andrews, and R.
Isasi. 2002. Protecting the endangered human: toward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prohibiting cloning and inheritable alter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Law and
Medicine 28: 151-178.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9B%A0%E5%B7%A5%E7%A8%8B#.E9.A3.8E.E9.99.A9.E5.92.8C.E4.BC.A6.E7.90.86.E5.AD.A6.E9.97.AE.E9.A2.98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quipotentiality
6.
http://life.nthu.edu.tw/~b851622/Biology/Bioethic%5B1%5D.htm
7.
http://danjalin.blogspot.tw/2007/09/blog-post.html
8.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080
9.
http://pansci.asia/archives/65098
參考書籍
1.
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Clone--The Road to Dolly
and the Path Ahead (原文作者:Gina Kolata;譯者:洪蘭)
留言
張貼留言
僅為隨筆雜談和科普文章寫作練習,有共鳴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若是內容有誤或是有不同看法也歡迎留言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