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新一代登革熱救星?又一個調控發炎反應的神奇開關---CLEC5A (下)

圖片
    前篇文章中提到,登革熱的嚴重出血熱症狀會對身體造成如此巨大傷害的原因並不在於病毒本身對身體的侵害,而是由於登革熱病毒引發身體免疫系統對其產生的不適當發炎反應引起。這些不適當的強烈發炎反應是由大量的細胞激素分泌,也就是所謂的細胞激素風暴的產生引起,以下再次摘錄上一篇文章的一些內容作為導讀:     由於大量的 TNF- α 造成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上升,使得許多血漿滲進組織中執行免疫反應,造成血液容積下降,因而引發低血壓,嚴重時甚至會休克;而一些發炎性細胞激素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例如: IL-1 、 IL-6 、 IL-12 等則是會活化巨噬細胞 (Macrophage) 、自然殺手細胞 (NK cell) ,而 IL-16 會活化 CD4+T 細胞,開啟後天免疫,除此之外,這些發炎性細胞激素也會提高身體溫度對抗病原菌,然而相對地也對身體的組織負擔很大。     於是要了解登革熱病毒以及身體免疫作用的機制,必須從登革熱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來一層一層剖析,從中找出扮演調控發炎反應的要角。     經過前人的研究發現,樹突細胞 (Dendritic cells) 和巨噬細胞 (Macrophages) 兩者為登革熱病毒感染的初期目標,然而遭到感染的兩者命運卻大不相同。樹突細胞會在被登革熱病毒感染後進行細胞凋亡 (Apoptosis) ,而被感染的巨噬細胞則否,他們會繼續存活約 45 天左右,並且在被感染後的 6 小時分泌大量的細胞激素 (Cytokine) 以及趨化因子 (Chemokines) 。從上述的發現可以推論出巨噬細胞才是登革熱病毒感染後主要調控發炎性細胞激素的角色,至於登革熱病毒開啟發炎反應的機制,是藉由病毒外套膜上的分子和巨噬細胞膜表面上的 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結合, PRR 是免疫細胞上表面帶有的非專一性的受體,可以辨認病原體上帶有的一些分子成分 (PAMP,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或是細胞受損的一些分子訊號 (DAMP, 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借由這些受體下游的蛋白質訊號傳遞,可以開啟許多不同的免疫功能

新一代登革熱救星?又一個調控發炎反應的神奇開關---CLEC5A (上)

圖片
     在前幾篇的介紹中談到了身體免疫系統劇烈反應引起的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 )是如何引發人體的一些症狀,也說明了病原體的入侵和免疫系統反應之間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並不是坊間常見的“免疫力越強越好!”迷思,如此的簡單直白。     本篇主要是筆者在課餘時間參與了中研院知識饗宴的活動,聆聽了謝世良博士的演說,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因此決定下筆記錄,剛好配合前幾篇的免疫科普專欄介紹。在介紹本篇主題之前,為了方便帶入主題,先進行登革熱病毒的概略介紹,以及簡單說明登革熱所帶來臨床上的一些症狀以及致病機轉。     登革熱病毒為黃病毒科 (Flaviviridae) ,該科病毒的特性為其基因型是單股 RNA(single strand RNA, ssRNA) 且病毒帶有套膜,套膜來源為宿主細胞的內質網膜。黃病毒科的生命週期簡單介紹如下: 1.      藉受體媒介型胞吞 (Receptor-binding endocytosis) 進入宿主細胞 2.      病毒進入細胞後,釋放出所攜帶的正股 RNA ,在內質網上進行轉譯。 3.      轉譯形成聚合蛋白 (Polyprotein) ,經過切割修飾後產生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 4.      一部份的跨膜蛋白質 (Transmembrane protein) 粘附在內質網上,而一些非跨膜蛋白則是結合在跨膜蛋白上形成 Replication complex ,可以複製正股 RNA ,形成負股 RNA ,再形成正股 RNA 。 5.      複製出的正股 RNA 和先前轉譯的結構蛋白會經由內質網從內膜系統送至細胞外。結合成新的病毒顆粒後即完成生命週期。 黃熱科病毒生命週期圖     登革熱,又俗稱為天狗熱或是斷骨熱,是一種借由病媒蚊傳播的病毒性熱疾,主要好發於熱帶以及亞熱帶的潮濕人口密集地區,例如亞洲、非洲、中南美洲、大洋洲都有分佈登革熱的疫區,因為其環境有利於病媒蚊的繁殖以及藉由叮咬人與人的過程中達成病毒傳播的目的,估計每年都會約有 5000 萬人感染登革熱,其中的 50 萬人會產生較嚴重的登革熱出血熱症狀。     登革熱病毒的傳播中間宿主主要為埃及斑蚊以及白線斑蚊。在台灣,埃及斑蚊主要分佈在嘉義布袋以南的各縣市,但是隨